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1:07:40
如果欧洲一体化进程垮掉了,欧洲在全球治理上的声音会大打折扣。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出了很多办法。降低利率,为借款买房的人提供拯救计划,减轻他们的利息负担,这个都是政府采用宏观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投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来弥补私人市场有效不足的目标,这就是凯恩斯主要的一些政策观点政策主张。
而且根据中国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我们从1990年开始发现,每当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的时候,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也会出现减少,因为美国经济对全球影响非常大,美国经济对中国需求减少,肯定对其他国家的需求减少,其他国家经济不好,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需求也会减少。现在我们的服务业在全国来看,从全国总体水平来讲是比较低的,相对比较高的是北京,北京现在据说是达到70%了,上海只有50多,深圳我看差不多也就这点。如果欧元区国家团结起来宣布欧元和黄金挂钩,肯定欧元就比美元更加受人追捧。二线城市也开始出现了下降。为什么?因为粮食、副产品主要靠自然、技术,所以具有不可控性。
在广交会上面,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分别减少了24%、19%,中国对欧盟出口比例,从8月份22.3%,和9月份的9.8%,10月份7.5%回落到现在只有5%。2%这么低但是基数大,它在2010年的时候,GDP总量是多少?15.6万亿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就是增长2%,也增长了3000多亿美元,这是中国将近2万亿人民币的概念。当时觉得德国人自己追捧德国人马克思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还是领略不到马克思的思想本质,只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资本论》可以用数学来解读。
我们比较了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之后,发现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竟然如此类似,马克思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亚当•斯密则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但是这两位悲天悯人的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亚当•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其实我从大学就开始慢慢接触马克思理论,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无法领略其思想的本质。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根本不是鼓吹资本主义,反而表现出像马克思一样的悲天悯人的胸怀,他反对政府腐败地使用政治权力,认为市场有只看不见的手,所以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就能使得整个社会得益,因此他才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舞台,不要干涉经济的自然运作。《资本论》第二卷指出资本逐利的天性一定会导致再生产失衡和经济危机,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后来也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资本主义确实也发生了危机,例如1929年经济大恐慌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但这些危机绝不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我们必须打破这种错误的非左即右的二元思维模式,切割左和右的思想羁绊,这也是我们写作这本小册子的重要目的。斯密应该重新被定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来源之一。
以后我请求这位教授帮我写推荐信申请美国的大学,教授很客气地对我说,我很愿意帮你写推荐信,但是你的水平有限,你只能申请二三流的学校。而这些改革的结果忽略了亚当•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图利了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却由全社会来承担。杨教授的知识非常渊博,我从和他的持续对话中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对话(dialogue)这么重要,这也是柏拉图对话集的重要意义,因为相互的对话、讨论、激辩才能形成辩证(dialectic), 我也开始慢慢地理解了马克思承袭康德、黑格尔等人而自成一派的唯物辩证法。我们在这本书中将马克思这一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而且以此为基础,我们开始讨论从马克思年轻时代始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到底是什么。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资本家则无情地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现代经济学基本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经常和同事杨瑞辉教授喝茶讨论马克思。他还强烈谴责资本的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基本上都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的僵化思维模式。
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是现代经济学竟然证明了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的正确性。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位教授出考题要求我们用数学解答《资本论》的几个问题。
不过,在现代社会,持续的创新可以享受高额利润率,直到更多人跟进模仿,然后行业利润率才下降,因此美国就是透过不断的创新,例如互联网,维护美国资本主义的霸权地位。而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有什么错误,而是因为苏联没有遏制腐败,违反了马克思的理论。
我实在很难想象,马克思这么严谨的学者竟然没有用他的唯物辩证法推理出民主与法治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崩溃。其实理由很简单,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自由经济思想主导的三十多年经济改革的结果,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反思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路径选择。我进入沃顿商学院以后,经常在经济系修一些经济学的课,当时我想去修两门课程,一个叫经济思想史,一个叫中央计划(Central Planning)。最后Wenig教授要求我们全班补考,我只得了35分,这门课的成绩不是太理想,只是教授比较客气,没把我们全班给当掉了。以左派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和法治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左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但是到了晚年,他不但深受病痛折磨,而且儿女的过世让他难以承受打击,性格开始转向悲观,而且痛恨命运的无情,甚至痛恨他晚年所经历的资本家的贪婪霸道。
所以我能进入世界一流名校沃顿商学院读书是一个我到现在都不能解释的奇迹,至少教过我的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
各位读者可能会觉得很纳闷,我和杨瑞辉教授,作为喝着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怎么会写这本关于马克思理论的小册子。可是开课第一周我就打了退堂鼓,因为数学之难、理论之艰深让我感到痛苦万分,可我还是决定旁听一个学期,当然马克思的理论又是其中的重要主题。
请问各位读者,这两位学者到底谁是右派,谁是左派?这么看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的左和右的争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修了一门一位德国教授Alois Wenig开的资本理论(Capital Theory)课程,我很震惊地发现这位教授竟然用多变量微积分解释《资本论》,而且Wenig 教授就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经济理论教学,这位德国教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当时英国庞大的资本家集团腐蚀了英国的议会以致通过了许多压抑劳工、图利资本家的议案,同时英国的资本家透过大英帝国的扩张,掠夺了大量殖民地,甚至使得大英帝国的子民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我们详细分析了欧洲一千多年的历史之后,替马克思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但是重新阅读《国富论》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震惊不已。不过命运就是这么有趣,我在纽约大学教书的时候,Wenig教授也到纽约大学访问,他看到我时的眼神除了有看到老学生的兴奋之外,我还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迷惑。
但是当我读完他的著作之后立刻有了一个疑问,以马克思的聪明才智而言,难道他真的相信透过共产主义可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研究马克思从年轻到去世的所有著作之后发现,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充满激情、乐观的年轻学者基本上都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的僵化思维模式。
同时,和列宁一样,他也谴责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国主义自身的工人也遭受了严重剥削。其实理由很简单,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自由经济思想主导的三十多年经济改革的结果,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反思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资本家则无情地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现代经济学基本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由于我本身的水平实在有限,我当时只能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技术性数学化的理解,而完全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
既然切割了左和右的错乱思维,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和谐社会和亚当•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呢?其实对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也应该有着不同的阶段划分,以现实意义而言我认为应该以追求公平为现阶段的执政目的,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效率。其实我从大学就开始慢慢接触马克思理论,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无法领略其思想的本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位教授出考题要求我们用数学解答《资本论》的几个问题。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之后横行了三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而言,他们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
我们必须打破这种错误的非左即右的二元思维模式,切割左和右的思想羁绊,这也是我们写作这本小册子的重要目的。不瞒各位读者,我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没有一个人答对任何一题。
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修了一门一位德国教授Alois Wenig开的资本理论(Capital Theory)课程,我很震惊地发现这位教授竟然用多变量微积分解释《资本论》,而且Wenig 教授就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经济理论教学,这位德国教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以左派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和法治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左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进入 郎咸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整体利益 共同富裕 。最后,他从根本上放弃了改革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而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而由共产主义所取代。
发表评论
留言: